——王选
去年仙逝的数学大师陈省身说过:“一般中国人觉得我们不如外国人,所以我要把这个心理给改过来。”杨振宁先生认为,他一生最大的贡献也许不是获得诺贝尔奖,而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一个看法,就是“中国人不如外国人”的看法。对此我深有同感。有记者问过我:“你在从事激光照排研制过程中最大的苦恼是什么?”我立刻回答说:“最大的苦恼是大多数人不相信中国的系统能超过外国产品,不相信淘汰铅字的历史变革能由中国人独立完成。”1980年前,对于我们跨越式发展的独特技术方案,大多数人的评价是“根本做不出来”;1981年激光照排原理性样机鉴定后,直到1989年前,大多数人的估计则改为“即使做出来,也无法与外国产品竞争”。
其实在高新技术领域,赶超外国产品的机会是很多的。
一、设法比外国同行更早得到最前沿的需求刺激
“未来的市场需求”和“现有技术的不足”是创新的源泉,恩格斯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我们在研制激光照排过程中,由于汉字字数多,迫使我们比西方同行更早采用了字形轮廓描述方法;汉字笔划多,促使我们于1975年最早提出用附加信息指示横宽、竖宽,保证字形变大变小时依然匀称。由此可见,只要能准确预测未来市场的需求,找到满足这种需求的新技术,我们就有可能在技术和产品上领先于国外同行。
中国的信息产业和市场发展很快,中国手机用户数世界第一,互联网上网人数世界第二,电视机大量普及。迅速发展的市场可能比外国更早提出新的需求,这是促进技术发展的极好机会。正是在这种市场需求的刺激下,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China Uninet)”,在国内外电信业首次实现了在一个统一的承载平台上同时提供语音、数据、互联网、视讯会议、可视电话、CDMA等多种业务的网络。
二、找准市场的切入点
一个企业在创业选择方向时总是面临国内外已有产品的竞争压力,如何选准和研发有竞争力的产品切入市场,从而积累继续发展的资金,成为首要问题。四通靠中英文打字机发家,联想用(显示)汉卡得到第一桶金,北大方正则靠中文激光照排起家。这与当时国外公司不懂汉字信息处理有很大关系,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汉字成为抵御国外产品的屏障。1995年微软的Windows 95问世,中文WORD大量推广,标志这一屏障已不再存在。用友、金蝶等靠财务软件起家,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财务软件公司垄断了这一市场,因为当时中国的财务制度与国外不同,外国软件无法在中国企业使用。随着中国财务制度逐渐与国际接轨,外国ERP软件纷纷登陆中国,首先在大企业中使用,但已经积累的市场优势使中国企业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先声夺人。
中星微公司是海归创业最成功的企业之一,研制的数字多媒体芯片国际市场销量第一,是我国唯一大量占领市场的自主创新的芯片,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星微成功的原因很多,但重要的一点是市场切入点选得非常好。通用CPU芯片和存储器芯片分别由Intel和三星这样的巨无霸垄断,创建于1999年的中星微要在这两个领域内取得市场上的高占有率在相当长时间内是不可能的。中星微选择了数字多媒体芯片,这一领域市场前景广阔,技术含量很高,尚处于群雄混战的局面,并没有很强势的企业和产品。中星微的优秀团队找准方向后开足马力,奋力拼搏,占领了技术和市场的制高点。
国外杂志上经常提到,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薄弱环节切入,吃下一块市场,称为niche market,我非常赞赏这种做法。
三、在国外最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
美国一家公司发明一种治癌新药,在肿瘤处注射溶瘤腺病毒以杀灭肿瘤,但治疗效果不理想,加上其他原因,此药未能在美国批准。上海三维生物技术公司的专家仔细分析和试验了这一新药后,发现患者注射溶瘤腺病毒后会发烧,而美国医生却用退烧药压制发烧,影响了疗效。三维公司专家分析基因治疗原理后,认为还应增加热疗,改变配合的化疗药的用药次序,首次提出将肿瘤细胞溶解释放的抗原信息,全息地呈递到免疫系统,激发特异的体内肿瘤疫苗,实现了个性化治疗。这样注射一处肿瘤,全身其他的肿瘤也可能缩小和消失,疗效大大提高。三维公司研制的新药H101已经过三期临床试验,即将被中国药检局批准。三维公司在美国公司专利基础上的重大创新已获得13项国际新专利,H101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批准的基因工程腺病毒注射液。
通信领域的不少核心技术被外企专利所控制,我国企业不得不付专利费。华为是中国申请和取得发明专利最多的企业,其创始人任正非的一段话很有意思:“好比有一座山,山顶已被外商专利占领,华为就大力发展山脚下的专利,把山脚围起来,当从山顶下山时必须经过华为的专利,我们就用山脚下的华为专利换取山顶的外商专利。”
微软推出Word时,Word Perfect软件已销售近一千万套。微软在仔细分析了Word Perfect和上百种其他字处理软件后,使Word的功能居领先地位,以后几乎垄断了市场。中国企业也可以使用这一方法,这里的关键是:对已有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必须真正掌握,并能综合各家的长处,想出新的办法克服其短处;另外有了技术上领先的构思后,必须有坚强的团队,开足马力以最快速度推出成熟的商品。因为我们分析的是国外已发布的技术和产品,假如研发进度慢,技术领先的设计还未成为商品时,国外新一代改进的产品就进来了。
四、中国对低成本的渴求是创新的动力
1960年我看到国外一则报道,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发明了虚拟存储器(当时称为一级存储器),196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MAC项目又作了改进和发展,此后虚拟存储器风行了40多年,今天每台计算机均支持虚拟存储器。曼彻斯特大学这一杰出成果对我接下来四十年的科研生涯提供了重要启迪:
(1)发明虚拟存储器的Tom Kilburn既是晶体管电路高手,又能编制程序(即软件),两级存储器的调度和管理程序是由他主持研制的,同时具备这两方面能力的计算机专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是罕见的;
(2)五十年代末美国已有32k×48位的大容量磁芯存储器,而英国不如美国富裕,曼彻斯特大学研制的Atlas计算机只有8k×48位的磁芯存储器,另有一磁鼓作外存,该机器要支持多道程序,而让用户在编程时人工分配和调度内外存是不方便的,正是英国追求低成本,才导致虚拟存储器的发明,程序员可以把Atlas看成是具有很大存储空间的计算机。
我在从事激光照排研制时也遇到了类似情况:中国比较穷,印刷厂渴望淘汰铅字,但无法承担高昂的设备费用。1981年日本东芝公司报价2000万美元,愿为中国某大报社提供整套照排系统,当即被中宣部否定。根据我们的调查,一套照排系统报价应在70万人民币左右。大报社的双机系统加上众多的PC终端,总价格也应控制在200万人民币左右。对性能价格比的强烈追求使我们进一步创新:
(1)首次设计专用芯片以提高字形产生速度,结果成本降低,体积大大缩小,而字形提供速度比国外同类系统起码高十几倍(获首届中国专利金奖);
(2)首次使输出逼真大样的印字机与精密照排机共享一个字形发生器和控制器,显著降低了成本,这一技术曾保持多年的领先地位(获首批中国专利)。
2003年方正日文出版系统以国外竞争对手八分之一的价格进入日本大报社《日刊体育》,现用于该报承担的100多种日文报纸的编排出版,其优越的性能使用户十分满意。这一样板的成功吸引了一些日本县报(相当于中国的省报)也采用方正系统。
中南大学黄伯云院士主持研制“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经20年奋斗,获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院士主持研制”航空陶瓷材料“,经十多年的艰苦努力,获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这两个项目均采用了创新的技术路径,性能价格比明显优于国外产品。
五、预测未来和发明未来
当某个新技术潮流露出苗头,开始显示生命力时,就要立即启动研发工作,因为一旦技术潮流成为市场潮流时,再开始研发就为时已晚。曾开辟文字处理机时代的王安、开创小型机王国的DEC和巨型计算机之父Cray,就因为错过了PC时代和大规模并行计算潮流而消亡。我国金山公司今天仍是一个优秀的软件企业,其游戏软件和杀毒软件享有声誉。金山WPS软件九十年代初曾占国内90%市场,成为中国软件业的骄傲。但金山对即将到来的中文Windows浪潮缺乏警觉。WPS的Windows版推出太晚,结果让微软WORD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
1987年当MS Windows只有1.0版本时,我的博士研究生郑民敏锐地感到Windows的强大生命力,他当时认为Windows不仅提供了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良好的软件集成环境。这一观点深深打动了我,当即决定今后的软件均在MS Windows上开发。九十年代后期,方正研发的第一个基于MS Windows的日文杂志编排系统和日文报纸组版系统分别在日本投入实用。1997年微软一位高级副总裁与我会面,当他得知中国多数较大的报社已采用基于Windows的客户机/服务器(C/S)架构时大为吃惊,说美国报社尚未达到这样的水平。1991年我觉得我们已有Windows上开发大型软件的4年经验,又有从事专业排版软件的16年积累,这两个优势使我做出研制通用办公套件的决定,并专门在美国购买了微软有关的英文版办公套件(当时尚无中文版)供参考,我预计MS Windows要过3~4年才会大量登陆中国。我四次选择和更换这一项目的负责人,他们有的不感兴趣,有的能力不够,最后以失败告终。所以方向正确但没有合适的团队也会一事无成。
预测未来的最高境界是发明未来。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计算机终端大多为打字机,显示器尚未普及。而施乐公司的研究中心PARC的一批科学家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创造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成果,其中包括今天广为流行的鼠标和图形用户界面,其主要发明人Alan Kay有一句名言:“预测未来的最佳途径是发明未来”,因为七十年代初人们很难预测到今天使用计算机的这种方式。
发明未来的另一光辉榜样是袁隆平。六十年代国内外农学家并不相信水稻杂交有产量优势,所以不可能预测到杂交水稻将成为主流作物。袁隆平独具慧眼,发明杂交水稻,使之成为主流作物。袁隆平又从杂交稻到超级稻,不断地发明未来。我国年轻一代科学家应以袁隆平为榜样,做出一批称得上“发明未来”的重大成果。
2005年8月22日
本文刊登于《科技日报》,2005年9月1日。